小儿科里的大情怀 —记荆门市掇刀人民医院儿科

浏览数:1390

    俗话说:金眼科,银外科,又苦又累小儿科。儿科由于所面对的患儿大多或是还不会说话的低龄幼儿,或是无法有效表达的孩童,通常又被称为“哑科”。患儿的病情需要医生和护士自己去观察和判断,同时还要不厌其烦地为家长解释,这对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11818951(1).jpg


    有着23名医护人员的掇刀人民医院儿科自科室成立以来,用体贴入微的服务、精湛的医术,日复一日地为一个又一个小患者送去健康,让患儿家庭重绽笑颜。一路走来,他们初心不改,用“大”情怀诠释着一名“小”儿科医护人员的奉献和坚守。

  爱岗敬业,用责任心守护天使情怀

    儿科每天接触的大多数是看似寻常的感冒发烧,但因患儿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医护人员上班如同上战场,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容不得半点疏忽。为了患儿的早日康复,儿科的每位医护人员都是自觉坚持每天早晨7:30上班,但从来没下班的点。


1611818991(1).jpg

   

    2019年10-11月,患流感的孩子增多,儿科医护人员已连续加班两个月。这两个月里,他们没有一人准时下过班,就算下班回家后,晚上如果有急诊患儿也要马上赶到医院。一天晚上11时,刚刚回到家中的科主任杨荣接到科室电话,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35床患儿喘息症状加重。接到电话后,刚吃完饭的他立即赶回科室。经过及时治疗,患儿病情终于稳定。此时已是次日凌晨1时,但杨荣并没有回家,因为他知道毛细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病情高峰期。于是,他一边在办公室制定这名患儿的后期治疗方案,一边守着患儿,防止患儿病情出现反复。10天后,在杨荣的精心治疗下,这名患儿康复出院。

    在儿科,除了给患儿治疗疾病,需要处理的非医疗性事务较其他科室多得多。有的患儿刚来医院时还是感冒,数小时后就可能发展成肺炎;有的家长在孩子治疗期间不听医嘱,导致孩子旧疾未除再添新病等等。为此,有家长对此不了解,纷纷指责医护人员。每遇类似情况,儿科医护人员都是采取换位思考,虽然自己受了委屈,但仍是耐心细致地给家长做解释,最终得到家长的理解。

    正是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儿科上下一条心,始终把患儿健康放在首位,科室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也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信赖。

大爱无疆,用爱心护航儿童健康

    医者父母心。在儿科,每位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牵挂和担心,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一样,以拳拳爱心用精湛医术为一个个患儿解除了病痛。


    2020年12月11日,杨荣在门诊坐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2岁多的孩子走进诊室。这位患儿在家已咳嗽了6天,没有发烧,家长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每天只在家给孩子喝点小儿咳嗽药。3天前孩子开始不吃东西,整夜咳嗽。来院时,孩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入院后,孩子被确诊为大叶性肺炎,病情危重,杨荣为孩子精心治疗一周,孩子病情好转。可谁知家长看孩子好得差不多了,想给孩子增加营养,给小朋友喝了排骨汤又吃了橘子,结果第二天出现了腹泻呕吐并且有低烧,考虑受凉或者消化不良。看着又患新病的孩子,杨荣无奈又心疼,只要自己当班,就隔段时间去病房巡看,并专门交代值班护士对这位孩子格外看护。“孩子刚生完病,回家后千万要注意孩子营养、保暖,少到人员聚集场合,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2020年12月24日,在儿科医生办公室,杨荣轻声嘱咐着即将出院患儿的妈妈

    “小宝贝,真乖,阿姨轻轻地摸一下针就打进去了,就像蚂蚁咬了一下,一点都不疼……”记者在儿科采访时,正恰遇到一位护士正在安慰一名害怕输液的小病号。经过一番巧妙的思想工作,小病号终于向护士阿姨伸出了手臂。吊瓶挂上后,护士阿姨像变魔术似的从身后拿出一个小娃娃送给了小病号以作奖励,引得病房内的家长们一阵感动。

1611818974(1).jpg

   

    每逢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假日,儿科医护人员还会开展活动,给在院患儿送去祝福,让他们身心快乐,早日康复。“孩子在这里治疗,我们家长感受到的是热情、细心、温馨。儿科医护人员真不赖。”患儿家长们如是说。

廉洁行医,用仁心赢得赞誉连连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自儿科成立以来,儿科医护人员总是全力以赴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将青春全部奉献给儿科,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践行着医生的操守,受到患儿家长广泛赞誉。

    “四年里,你们每次来看望孩子连口水都没喝过,你们都是个好人。”2020年8月,当杨荣与科室医护人员再次来到团林镇回访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儿科接受过治疗的孩子时,孩子家长感激地说,这位7岁多的孩子四年前身体莫名其妙地消瘦,本该活泼乱动的年纪,却整天精神萎靡,担忧的家长带着患儿找到了儿科。在为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后,杨荣发现孩子的症状是因先天性胰岛功能受损而得了糖尿病,且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杨荣与科室医生一起为孩子制定了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病情稳定出院。孩子出院后的四年里,儿科医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打电话或上门进行跟踪服务,叮嘱家长照顾患儿的注意事项。经过几年的系统治疗,孩子的病情好转,现在是一名健康的小学生。

    2020年国庆节,是漳河新区的王先生的喜庆日子,这天他儿子降生。儿子出生后一切正常,在医院住了一周后出院。回家后,家人发现孩子的黄疸还在,但以为过段时间会自动消失。回家的第5天,王先生发现儿子脸上的黄疸不仅没有消褪,颜色反而有加深的迹象。王先生意识到孩子黄疸的“异常”,把孩子带到掇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最后确诊孩子患了感染性黄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儿悉心治疗,细心呵护,王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儿子痊愈出院时,王先生特地买了条烟送到科主任杨荣办公室以示感谢。见杨荣再三推脱,王先生将烟放在办公桌后转身离开,杨荣只好让护士长周冬艳将烟交给医院监察科。“儿科对我儿子无微不至地关怀让我感动,送条烟算不了什么,只是想表达下自己的心意。掇刀人民医院真是人民的医院。”当医院监察科工作人员将烟返还给王先生时,他感慨地说。


扫一扫关注我们